当前位置:首页 > 提案之窗
提案之窗
县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以来优秀提案——关于推迸泰顺为主导的“闽浙木拱廊桥”联合申遗工作的建议发表时间:2018-01-05 分享到:

 

泰顺县是“中国廍桥之乡”、“中国廊桥博物园”,境内有明清古廊桥32座,是全国现存廊桥最集中、最丰富的区域。以泰顺、庆元、屏南、寿宁等7县为代表的浙闽山区的木拱廊桥是中国传统木构桥梁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一种,也是世界桥梁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个品类。是闽浙地区历史文化传统的物质体现,也是我国东南丘陵地区河流上游河谷地貌中人文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相融的文化景观,近年来,浙闽两省各位为廊桥申遗推进工作做了大量成效卓越的工作,2009年9月两省联合申报的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人类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11月,“闽浙木拱廊桥”入选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浙闽联合申遗之路有了首次实质进展。

此后,泰顺、屏南等地政府为推进木拱廍桥的联合申遗工作做了许多工作,尤其是泰顺县在申遗的人、财、物等各方面都有相应的落实。2013年8月,泰顺县委、县政府成立泰顺县闽浙木拱廊桥申报世界遗产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并设置了“闽浙木拱廊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中心,与泰顺廊桥研究保护中心合署办公。同时,设立“世遗申报”专项资金100万元。

“闽浙木拱廊桥”联合申遗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然而,闽浙木拱廊桥在联合申遗的框架下,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并且还存在诸多挑战问题,表现在:

(一)闽浙木拱廍桥联合申遗的研究、推进工作没有深入持续开展。尽管2012年,“闽浙木拱廊桥”入选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但是一直以来,存在联合申遗的观念和思路没有完全理清或比认同,联合申遗规划没有统一编制,联合申遗机构的人员、工作机制没有确立,申遗工作的研究没有持续推进。且两省目前仍未确定牵头县,整个思想未统一,未形成明确的方案,造成各县推进步调不平衡的现状。

(二)申遗主体县均属于闽浙两省最不发迖地区,经济实力差,申遗经费没有预算。“闽浙木拱廍桥”申遗涉及两省七县,且申遗工作将涉及拆今护古、搬迁居民、改善环境等各项工作,本身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木拱廊桥申遗主体县均属于闽浙两省最不发迖地区,经济实力差,在地方经济本就不发达的情况下,申遗犹如一场豪赌。

(三)古廊桥本体以及周边环境的保护面临较大的挑战。由于木拱廊桥的木质结构特点,极易受到洪水和火患的威胁,廍桥本体遛受水、火的损毁现象特别严重,尤其是水毁,2006年5超强台风“桑美”让庆元永远痛失8座古廍桥,2016年,超强台风“莫兰蒂”在一个小时的时间内相继冲垮三座国宝廊桥,这些惨痛的教训触目惊心,让人痛心疾首。另外,交通建设、水电站和防洪堤的建设等城镇化的发展对廍桥周边赖以生存的人文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

(四)政府以及社会舆论的重视度和关注度日渐下降。廍桥申遗工作是个漫长的过程,自申遗口号的提出到列入世遗预备清单,需要将近10年的时间,对浙江来说,西湖和丹霞地貌联合申遗成功后,浙江的遗产数升至两项,而福建几个类型遗产全面发展,这期间,政府的重视度和媒体的关注度逐渐下降。随通知着中国的世界遗产项目的增多,原先的稀缺性和神秘感已不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媒体的关注度自然也在下降。加上申遗本身的宣传工作不到位,没有统一的官方宣春平台,因此都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着政府以及社会舆论的关注度。

申报世界遗产是一项具有系统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的工程。根据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要求,每一项入选预备名单的项目需在10年内完成申报工作,如在规定的L0内年未启动和推进效果不佳的,将不再列入申报范围。

二、推进闽浙木拱廊桥联合申遗工作的历史意义

(一)廍桥的申遗工作,有利于提升泰顺品牌知名度。廊桥,是泰顺最闪亮的一张“金名片”,是泰顺的文化品牌,随着泰顺被评为“中国廊桥之乡”和“中国廊桥博物园”,泰顺廍桥在国内获得充分的肯定。如申遗成功,那么泰顺廊桥将拥有“双世遗”荣誉,将逬一步提升群众的自豪感。

(二)廊桥的申遗,将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泰顺廊桥申遗过程是一个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优化环境的过程。通过申遗将进一步深化泰顺廊桥的价值定位,明确其前景规划,提高保护技术和展示陈列水平,促进更好地保护泰顺廊桥。

(三)更将有利于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壮大。世界遗产是公认为世界旅游顶级品牌,世界遗产地都是旅游胜地。如泰顺廍桥申遗成功,可大大提高泰顺廊桥这个金名片的含金量5为我县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新的活力,为泰顺区域文化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三、推进“闽浙木拱廊桥”联合申遗工作的具体建议为切实推进廊桥申遗工作

全面推动泰顺今后五年的“生态立县、旅游兴县”战略发展,我建议如下:

(一)政府牵头,将“闽浙木拱廊桥”联合申遗工作列入我县十三五规划的重要战略举措。同时要主动担当,充当“闽浙木拱廊桥”的推进者和主导者,全面深化提升廊桥文化品牌工作,推进“闽浙木拱廍桥”联合申遗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廍桥保护整体工作。一方面,廊桥的保护不能仅是廊桥文物本体的保护,更要注重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我们在廊桥保护方而,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廊桥所处周围环境的破坏,我们也不能把眼光仅是放在文物法规确定的控制范围内的环境保护,中国的廊桥根源于农耕文化,因此最完整的廊桥保护就不能忽视对廊桥所在地周边农耕文化的全方位保护,廊桥除了本身的交通、驿站的功能外,还具有地方风水、民间信仰和娱乐聚会的功用,因此对廍桥的保护,还必须包括对廊桥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三)还要建立和完善廊桥数字信息系统。这方面,中国廊桥网已经向外很好地展示了各地的廍桥,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外文版,进一步更新系统、充实内容、扩大影响。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建立廊桥数字展馆,就是要利用搜集的廊桥文献数据库和廍桥保护数据.库,建立全国乃至全世界廊桥数据库,使得这个数据库能够真正成为世界廊桥文化遗产信息中心。

(四)要进一步加大廊桥文化的挖掘、研究和宣传。首先是要充分发挥国内外廊桥研究专家团队的作用。建立廊桥文物保护和文化研究专家顾问团队,在廊桥的旅游规划建设方面建立专家否决制,在廊桥文化研究方面建立专家顾问制。其次是要充分发挥温州市廊桥文化学会、县廊桥文化协会等民间组织和相关企业的作用。加大廍桥地方文化的研究挖掘,大力扶持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以溫州市廍桥文化学会与美国俄亥俄古廊桥协会建立了地方文化交流意向以北涧桥和美国罗伯特桥缔结姊妹桥关系,以及与台湾地区交流建廊桥这些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与国内外民间组织的地方文化交流机制,做好与世界先进地区的接轨,做好信息和资源共享。

(五)要加大廊桥地方文化的宣传教育力度。廊桥文化的研究挖掘工作要统一打出廍桥这张牌,加大力度支持包括中国廊桥网、《廊桥》杂志、廍桥文化公众微信平台在内的现有廊桥宣传平台,积极扶持出版廍桥书刊、廊桥导游图、廊桥明信片等,可以统一设计廊桥文化标记、县徽徽章等,让廊桥文化变“无形”为“有型”。

在教育方面,我们呼吁将以廊桥为核心的地方文化写入各学校的校本课程,让各地中小学生能够从小接近廊桥热爱廊桥和保护廊桥。其次是要开办廊桥技艺传承课程,加强传承人的培养,此外5努力促成高校成立廊桥研究中心,做好廊桥文化高、深层次的挖掘。

(六)启动浙闽七县木拱廊桥申遗国际联合考察活动,召开国际学术研讨会,强化廍桥文化研究。积极促成哈佛学、复旦大学、t海交大等高校和机构组成的廊桥国际志愿者联合考察活动5对浙闽木拱廊桥联合申遗的七县进行联合考察活动,同时围绕“廊桥申遗”主题再次举办第6届廊桥文化节和第5届中国廊桥文化论坛活动,同时积极争取第六届“中国廊桥(国际)学术研讨会”能够回归在泰顺召开,通过汇集国内外顶级专家智库,共同推进泰顺廊桥为主导的“闽浙木拱廊桥”联合申遗。

提案人:钟晓波